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谢家院里看电影

2012-06-19 09:05 作者:薛家煜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人们说起露天电影,总让我想起当年在东栅谢家大院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谢家大院是号称半个东栅镇市房均谢产的谢受甫的家产。地处东栅镇西市的谢宅坐北临街,楼高院深。抗战初,谢宅堂楼被毁,遂成一个靠街石库墙门内的空白场院,后成了放露天电影的场地。 无

  人们说起露天电影,总让我想起当年在东栅谢家大院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谢家大院是号称“半个东栅镇市房均谢产”的谢受甫的家产。地处东栅镇西市的谢宅坐北临街,楼高院深。抗战初,谢宅堂楼被毁,遂成一个靠街石库墙门内的空白场院,后成了放露天电影的场地。

  无钱买票看不成电影是件折磨人的事。电影票大人一角,小人五分,今天看来这个价格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当年家境贫寒,连米都逐日论斤籴的家庭,孩子要看场露天电影费用也是很难办到的。我们几个囊中空空同病相怜的小伙伴早早地吃过夜饭,在太阳还未落山时就钻进了谢家院里,寻找藏身的地方。图书馆走廊的旮旯,小河边石帮的暗角,栀子花茂密的树丛,都寄托了我们蒙混过关的希望。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藏,总躲不过大人的眼睛。清场时,一个个耷拉着脸被驱逐出院。然而,电影的魅力无法叫我们就此罢休而打道回府。受同学军军、毛毛他们一声“阿伯”甜甜的叫喊,趁入场人拥挤时被大人成功带进院内的启发,我也尝试了求熟人带着,生怯怯地走向大门。可是,我那豆芽菜般的身材,哪有如矮小的同伴让门卫视而不见的幸运。售票桌前的人越来越少,我的心也越来越焦躁。石库门“嘭”一声合上时,关闭了我要看一场电影的梦想。路灯下,不死心的几个伙伴坐在门前石级上,隔墙静静地聆听着跌宕起伏的电影音乐,心中细细地构思着气象万千的故事画面,耐心地期待后半场电影早点开门放人。有时守门人自己看得入迷,一直到电影快结束时才打开大门。当我们冲进院子时,银幕上就存“再见”两字。后来,迷恋电影的我留意收集牙膏皮、旧铜烂铁什么的,卖给废品站,攒下几个零钱,备作看电影专用。

  守门人是镇上工厂或商店的青年义工,他是当年东栅购置半导体收音机的第一人,每天拎着咿哩哇啦的收音机在小街上转悠,少见多怪的路人总投以诧异的眼光。当时他忠于职守为露天电影服务的精神,却不为无知的我等所理解,总把他当成我们看电影的拦路虎。背地里还杜撰童谣来发泄心中的懊恼。本文记此一笔,谨向早年为露天电影付出辛劳的义工们表示迟到的敬意。

  月光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三根毛竹竿架起的银幕。“沙沙沙”微微作响的放映机射出的光柱千变万化,把人们引进了或轻松愉快或惊心动魄的世界。《沙家店粮站》中的吴会计,在转移路上与敌人周旋,随身携带的算盘“嚓嚓嚓”有节奏的声响,把观众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环境的惊险;《扑不灭的火焰》中蒋二蒋三在抗日救国的大是大非面前是如此善恶分明,叫人懂得了什么是大义灭亲;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苏联电影《夏伯阳》,那位头戴高毡帽,唇蓄浓髭,目光炯炯的夏伯阳左手撩开大衣襟,右手直指前方,站在带有拖轮的重机枪边指挥战斗的那组气吞山河的场镜,深深地烙在我们一代人的脑海——那个年代的电影部部动人心弦。一场露天电影是小镇一个节日,更是一堂寓教于乐的人生讲座。电影潜移默化了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品格,这是上世纪成功的教育活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