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荷兰使者入贡与劳之辨

2012-08-10 11:05 作者:颜剑明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荷兰与中国远隔万里重洋,到明末才始有来往,我国明清两代史籍中多称荷兰为红毛国,盖因其人毛发黄赤之故。从明朝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荷兰人泛舟东来,在南洋等地建立殖民地,并在台湾、澎湖等地建城邑、设商埠,后被郑成功驱逐出境。清朝初期因海

  荷兰与中国远隔万里重洋,到明末才始有来往,我国明清两代史籍中多称荷兰为红毛国,盖因其人毛发黄赤之故。从明朝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荷兰人泛舟东来,在南洋等地建立殖民地,并在台湾、澎湖等地建城邑、设商埠,后被郑成功驱逐出境。清朝初期因海氛不靖,奉行闭关锁国的“迁海令”,除澳门外,不允许外国商船停泊东南沿海各港口。荷兰人便泊舟海上,不断骚扰滋事,并派出使者前来广州,游说当局,要求进京觐见皇帝,入贡称臣,目的是进行商业贸易。

  顺治十年(1653),荷兰战舰集结广州湾。十三年(1656),朝廷终于答应了荷兰人的要求,经礼部议处,准其五年一贡。顺治帝为示柔远,改为八年一贡。后又几经曲折,直到康熙二年(1663)夏,荷兰使者杯突高芝(peter·de·goyer)才由广东启程,经福建海面,在浙江宁波登陆后,沿浙东运河,过钱塘江,在杭州循京杭运河北上,觐见大清皇帝。这是荷兰国首次向大清国入贡,贡品不可谓不丰,计有西洋刀剑八柄,皆可屈伸,洋马四匹,凤膺鹤胫,速度惊人。在运河途中,杯突高芝还描绘了一幅运河风光图,从图景看,他画的地方似是运河北段。

  这次荷兰使者进京朝觐入贡一事,被当时石门县(今桐乡市崇福镇)人、时任广南韶(广州、南海、韶关)道道员的劳之辨记录于诗中,诗题即为《荷兰入贡》,诗云:

  六载垂衣奠九环,
  梯航闽峤入燕山。
  周官职贡惟中土,
  王会披图列百蛮。
  鲸海何年归凤历,
  鲛人此日识龙颜。
  炎洲万里凭风信,
  不似珠崖困往还。

  从诗中可以看出,荷兰从请求朝贡到正式获得批准,长达六年之久,使者也在广州垂衣静待恭候了六年。“周官职贡惟中土,王会披图列百蛮”一语,体现了当时朝廷士大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卒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自大心理,他们将中国视为世界上唯一的礼仪之邦,四周都是“百蛮之地”。“鲸海”一词指台湾,“凤历”一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少皞氏挚即位,凤鸟适至”,故名历正(管历事的官)为凤鸟氏,后世多用于新朝代改元之历,含有历数及新的正朔之意。从此句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台湾尚未纳入清朝版图,仍在郑成功治下。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在二十年后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鲛人”是指自海道而来的荷兰人,“识龙颜”即是指进京朝觐。“炎洲”指炎热的南洋群岛,“珠崖”指今广东、海南一带,从这诗的末联,也可知当时欧洲与南洋一带,西方人的商船已定期自由来往,而来中国进行贸易却因清政府的海禁政策而迟迟不能实现。

  劳之辨是顺治、康熙间人,字书升,晚号介岩,进士出身,曾在与西方接触最早的广东一带任职。他写的《荷兰入贡》一诗,客观地记录了荷兰使者来华的史实,可以说是中西方政治、文化交流的见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