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汪永亨与王江泾(上)

2017-12-11 09:38 作者:欧福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汪永亨不是个人名,而是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享誉江浙沪的江南知名丝绸商号。那么,汪永亨和秀洲区王江泾镇又有着什么渊源呢? 王江泾自南宋以来,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集镇,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明代,王江泾即与新塍、陡门、濮院合称为秀水县四大

  汪永亨不是个人名,而是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享誉江浙沪的江南知名丝绸商号。那么,汪永亨和秀洲区王江泾镇又有着什么渊源呢?

  王江泾自南宋以来,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集镇,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明代,王江泾即与新塍、陡门、濮院合称为秀水县四大镇,并且是江南兴起较早的丝织工商专业市镇。明万历《秀水县志》:“(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在明代天然痴叟《石点头》一书中,也描述王江泾一带:“近镇村坊,都种桑养蚕,织绸为业。四方商贾,俱居此收货。”鼎盛时期的王江泾有三街(一里街、丝行街、百岁街)、十坊、五埭、二十六弄,挤挤挨挨着数百家丝行、织机配件铺及酒肆、旅舍、茶馆等店铺。

  清中期,在王江泾经常往来于南北丝绸营销的商人群中,有一个汪氏家族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家族原先祖辈世居徽州黟县黄陂,清初迁到湖州双林。汪氏家族中的汪雍斋,嘉庆年间就通过王江泾丝绸集市,走南闯北,做丝绸营生。虽然刚开始的周转资金仅有制钱数十吊,相当于如今的数千元人民币,但汪雍斋特别能吃苦,以“负贩丝绸为生”。到道光年间,汪雍斋已将王江泾的丝绸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想想终年累月、栉风沐雨地奔跑在外而没个属于自家的店铺总不是个事儿。于是,汪雍斋经营获利后,可能在道光年间,在王江泾镇上开了一家汪福昌绸庄,改行商为坐商。因为有了固定的店铺,丝绸生意比以前越发好了。汪利用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便利,南做汉口、福建、广东、广西生意,北做开封、洛阳、天津、北京生意,再加上王江泾本身就有“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劳,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余百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明冯梦龙《三言二拍》)的丝绸生产销售优势,没几年,汪福昌绸庄便成为享誉江浙丝绸业的嘉兴著名商号。咸丰七年(1857),汪雍斋故世,绸庄便由他的两个儿子汪少田、汪荔园继续经营。

  咸丰十年(1860),因为当时太平军从南京、苏州大举南下,王江泾又地处军事要地,运河从这里经过,而且又是江苏与浙江的交界处,清军如守住王江泾,就可以阻滞太平军的进军速度。清军当时和太平军在王江泾拼命地打了一仗,太平军伤亡较大,但最后打败了清军。这场战火,使王江泾这一丝绸重镇整整烧了七天七夜。据嘉兴、吴江、盛泽等地志书记载,王江泾集镇几乎是被烧了个“片瓦无存”。兴旺的王江泾丝绸业就这样衰落了,“(王江泾)乡农多业纺织,织绸业萃集镇上,洪杨战后多移聚于苏省之盛泽镇。”(清宣统《闻川志稿》)汪少田、汪荔园便将汪福昌绸庄从王江泾集镇迁至毗邻受战乱较轻的江苏盛泽镇。《盛泽镇志》记载,战事初定,汪少田、汪荔园相继去世,汪福昌绸庄由其子汪访庐、汪聘庐兄弟俩继续经营,并将牌号改为汪永亨绸庄。

  王江泾自遭受清咸丰十年(1860)的兵燹后,江南丝绸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就为江苏盛泽取而代之,然王江泾当地的传统丝织业却是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地重又生长起来,但所织出的丝绸不在本地销售,大多售与盛泽汪永亨绸庄及其他丝行,也有汪永亨绸庄等丝绸商直接到王江泾收购丝品。由于王江泾丝绸质量优异,与盛泽本地丝绸统称“盛纺”,这在《吴江县志》、《盛泽镇志》、《中国丝绸史》上都有所记载。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