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劫余老人诗中的晏城被焚

2018-08-21 17:38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地处桐乡南部的晏城,地名始于吴越争战,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晏城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农村集镇,沿港两岸商铺林立,连绵五六百米,分东晏城、西晏城,人称晏城两镇,1925年即通电,1933年已通电话,在当时桐乡、崇德两县农村集镇中是最早的。惜于

  地处桐乡南部的晏城,地名始于吴越争战,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晏城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农村集镇,沿港两岸商铺林立,连绵五六百米,分东晏城、西晏城,人称晏城两镇,1925年即通电,1933年已通电话,在当时桐乡、崇德两县农村集镇中是最早的。惜于抗日战争中被夷为平地,后虽有所恢复,但始终未能达到其全盛时期。

  东晏城周氏一族世代从商,开酒厂,设茧站,为晏城首富,子侄多从文从政,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周梧生,民国十一年(1922)至抗战爆发,曾长期担任桐乡议会议长。

  1940年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日军在晏城南面祝沈板桥一处墓地砍伐树木,以修筑被抗日军民破坏的公路,被地方武装——崇桐抗日锄奸大队侦知,在西晏城设伏,趁敌不备,发动袭击,打死打伤日军多人,狼狈逃窜。次日清晨,日军从硖石、屠甸据点来犯,疯狂报复,烧杀抢掠,晏城顿成一片焦土,周氏一族仅逃出人口,所有住宅、商号被付之一炬,周梧生愤懑之余,取别号为“劫后余生”。

  1940年11月1日,塘南文化社刊物《塘南半月》创刊,上面刊登了周悟生的诗作《劫余老人未是草》,共八首,诗前有一小序:“廿九年七月,东西晏城被敌焚毁,以诗纪之。”

  公路迢迢遍筑桥,强要民力斩松乔。

  谁家墓木宽于拱,置向河干寇自招。

  晏城南望通盐官,路仲眈眈日寇盘。

  册载经营曾祖墓,杉松成列为谁砍?

  匠石前胄已远逝,黄花明日吊孤坟。

  桥前剩有参天栗,认是周家抗日军。

  良材满载向西城,天遣凶倭傍水行。

  啪啪机关枪起处,笑他功败已垂成。

  撇却河中树两船,与尸南遁即飞笺。

  召来虺蝎豺狼辈,誓将明朝报夙嫌,

  且将已事细评论,飞弹西来更有因。

  纵使睚眦期必报,不应迁怒到乡村。

  习性难移异族顽,但凭武力肆横蛮。

  晏城留得千秋誉,只在东夷一炬间。

  欲从焦土建奇功,何惜私财付祝融。

  伫看毁家终救国,俄军畴昔破拿翁。

  诗左附有编者按,也纪录了周悟生作这组诗的缘由:“此次敌军在晏城南祝沈板桥强砍坟木,被我军得悉,预设伏兵于西晏城,趁敌不备,沿河袭击之,是役敌军伤亡甚多,竟恼羞成怒,即于次晨调动大队,焚烧晏城东西两镇,尽成焦土,作者劫余老人全部住宅同遭焚毁。”

  编者还在刊物末页《编者的话》中特别提到周悟生:“劫余老人是我们德高望重的长者,此次承赐杰作,足见长者爱护本刊之厚,这是值得我们感谢的。”

  《塘南半月》虽中途停刊,但坚持到抗战胜利之后,直到1945年11月1日才结束使命而终刊,周梧生在刊物上还发表了许多旧体诗,内容均为宣传抗日建国的思想。

  对于侵华日军焚毁晏城之事,桐乡地方史志记载不多,1990年版出版的《桐乡县志》未记,1995年、1999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内部出版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桐乡抗战史料》和《百年纪事》也均未记。近日笔者偶尔从《塘南半月》上翻阅到劫余老人周悟生的抗战诗,了解到日军焚毁晏城的始末,这组诗及其诗前小序和编者按,可以说是日军这一罪行的有力证据。
  劫余老人周悟生约在1947年病逝。其孙周弋舒亦善诗,擅写油画,前几年以90余年高龄作古,从此推算,周悟生约生于清光绪初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