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秀水滋养下的嘉兴历史文化

2018-11-22 09:08 作者:杨自强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水多山少,实为泽国汇为河,停为湖、为荡、为漾,分为泾、为港,澄为潭、为池,而所以防其泛滥,达其程途者,则有塘。(清许瑶光《光绪嘉兴府志山川序》)嘉兴地处江南腹地,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由水而美,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生产、生活,都和水息

  “嘉兴水多山少,实为泽国……汇为河,停为湖、为荡、为漾,分为泾、为港,澄为潭、为池,而所以防其泛滥,达其程途者,则有塘。”(清许瑶光《光绪嘉兴府志·山川·序》)嘉兴地处江南腹地,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由水而美,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生产、生活,都和水息息相关,水,承载着嘉兴几千年来的历史与文化。

  水大鱼多水广鱼大  水与嘉兴经济发展

  《老子》中有句名言:“大国者下流”,这也可以解释为,人类喜欢逐水而居,大的城邑、聚落往往产生在水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可印证这个道理。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中华文明。即使小到嘉兴,文明的源头依然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马家浜文化,这里河网密布,水草茂盛。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马家浜繁衍发展,当然不是偶然的。

  历史记载以来嘉兴的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应运而兴。这个“运”,就是运河。嘉兴地处“吴根越角”,春秋时,吴越两国因战争运输需要,通过人工开挖把原来的自然河道联结成一起,《越绝书·吴地传》:“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可说是最早的运河。但总的来说,隋唐之前,嘉兴并未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重镇,一直到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嘉兴经济才迎来了第一次腾飞。

  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下旨开挖运河。运河凿成后,成为江南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对苏南与杭嘉湖平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嘉兴即是受益的主要地域之一。元末前,运河由江苏盛泽镇与嘉兴王江泾镇交界处入境,经嘉兴城区、桐乡石门镇、桐乡崇福镇、海宁长安镇,从海宁许村镇出境,再经杭州临平,终于杭州城区,嘉兴境内全长约110公里。元末后,运河嘉兴段经桐乡崇福镇,改从桐乡大麻镇出境,经余杭塘栖至杭州城区,嘉兴境内全长88.12 公里。

  大运河的开通,打破了嘉兴偏于江南一隅的封闭状态,成为南北交通线上一个重要节点,这才有了著名的朱自勉屯田。经过数年的开发垦植,嘉兴粮食“岁登亿计”,“数与浙西六州租税埒”。同时,凭藉运河之便,朱自勉在嘉兴大修水利,“亩距于沟,沟达于川”,“旱则溉之,水则泄焉”,嘉兴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所谓“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唐李翰《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自此之后,嘉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沿河开始出现市镇,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较快,升为一等望县,“管乡五十、户一万七千五十四。”进入发展快车道,到五代时升为州,北宋时改为郡,到南宋时成了府,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都大为提升。

  嘉兴的第二次经济腾飞,应该是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同样也是依托运河。

  明代中期以后,城乡商品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迅速发展,运河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重心联结起来。江南运河作为大运河的南段,地处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不仅是这一地区的南北水运枢纽,也是长江流域东西地区经济交流的干道,南连闽广,西跨豫章,北裹江淮,上联楚汉。在江南地区以至全国各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明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成为历史的主流之一,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以蚕桑和棉花为主的区域性经济作物区的形成,使得江南的小农经济开始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运河沿岸的市镇也就随之兴起。这些市镇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商店、居民多傍水而立,因水成市。作为运河穿城而过的嘉兴,更是得益最大。沿运河的王江泾镇、嘉兴市城、石门镇、崇福镇、大麻镇、长安镇、许村镇;近运河的濮院镇、乌镇、盐官镇,都在这段时期经济腾飞。这类市镇,在当时多属于流通型市镇,既作为商品流通的中转站,同时转输往来商品以及为过境客商服务,起着购集、散售的作用,其商品流通意义重于商品生产意义。

  以运河进入嘉兴的第一镇王江泾为例。王江泾在明代与新塍、陡门、濮院合称秀水县四大镇。它在拥有明显的交通转输功能的同时,还因其腹地高度发达的商品性农业,而有着强大的商品集散功能。到明代万历年间,王江泾的丝织业十分发达,“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明代天然痴叟的《石点头》这样描述:“话说嘉兴府,去城三十里外,有个村镇,唤做王江泾。这地方北通苏、松、常、镇,南通杭、绍、金、衢、宁、台、温、处,西南即福建、两广。南北往来,无有不从此经过。近镇村坊,都种桑养蚕织绸为业。四方商贾,俱至此收货。所以镇上做买做卖的挨挤不开,十分热闹。”这虽然是小说家言,却也符合地方志等典籍的记载。到清代乾隆年间,王江泾发展成“烟户万家”的大镇。嘉庆以后,镇上有三街十坊五埭二十六弄二里二廊三汇一湾,店坊林立,街市繁荣,达到鼎盛。同时,王江泾镇外围的接战港、池湾、打铜汇等43 个村市,也为王江泾配套服务,“左右三十里内,各乡里悉统于泾镇”(《闻川志稿》)。

  与王江泾相仿的,如海宁硖石的棉纱市场、嘉善的窑业市场、长安的米市、濮院的丝绸业、崇德的榨油业、海盐的棉纱业等,这些都有赖于运河的繁华,嘉兴经济也因此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