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高适:从乞丐到封侯的大诗人

2023-11-19 19:09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从乞丐到封侯,最终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他名叫高适,是南湖区新丰镇高氏的先祖,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长安三万里》李白和高适

  从乞丐到封侯,最终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他名叫高适,是南湖区新丰镇高氏的先祖,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高适(702-765),字达夫,祖父起家道渐中落,父亲已陷贫。少年时的高适穷困失意,到处流浪,个性狂放不羁,然而十分重义,遇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会尽力相助,毫不吝啬,把仅剩的一口饭让给难友。元末新丰高逊志在《送孙照庵还吴》诗中说“结友惟高适”,赞颂先祖的人品。对高适的诗,明代高承埏在《和会稽女子》诗中言“谱韵吟香高达夫”,认为在高氏族谱中,达夫的诗,韵味最浓,吟之唇齿留香。至清代,诗评家冉觐祖在为《高户部诗集》所作序中云:

  昔公家达夫,为诗即工,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至今,俎豆词坛,名齐李杜。

  讲“公家”(即高以永家)先祖达夫,每篇诗出,人们就争相传布,其诗可与李白、杜甫比肩。

  高适的传奇经历,多见于史籍,《旧唐书》载,高适在少时“不事生产,家贫。客梁、宋,以求丐取给”。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他过着乞丐式的漫游生涯。在巧遇李白后,相互登临唱和,感时怀古,抒发不平,写下了许多惊世佳作,他俩“长安三万里”的故事,被郭沫若誉为“天上的双子星座”。

  723年,高适定居宋州宋城(今商丘睢阳),与李白、杜甫结为莫逆之交。至749年,一次偶然机会,他遇上了贵人宋州刺史张九皋。九皋惜其才,鼎力推荐。后高适考中了有道科进士,被封为丘县尉。但不多时,由于他个性狂放,以其“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为由,效仿陶渊明,愤然辞职。752年,因生计所迫,又另觅出路,投奔到陇右,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下,担任书记。755年,升左拾遗,转为监察御史。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反叛,用人之际,高适追随唐玄宗,一路至成都,历尽千辛万苦,随驾有功,拜为谏议大夫。当年11月,永王李璘谋反,古语云“国难识忠臣,乱世出英雄”,高适参与讨伐,759年就先后任蜀州、彭州刺史,很快擢为西川节度使。在代宗时的764年,他被召为刑部侍郎,翌年转散骑常侍,且晋封为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散骑常侍是皇帝的侍从近臣,后世尊称为高常侍。

  《旧唐书》云:“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说一位诗人,能得此殊荣,在唐代只有高适。高适从乞丐到封侯,这既是他的机遇与幸运,也离不开他在战场上敢于赴汤蹈火的勇气,是战火淬炼了他的诗,又是诗成就了他的名。

  高适一生曾两次出征蓟门,他的军旅生涯,使得他的诗风与岑参相近。现代著名文史学家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中称作岑高诗派,并说与当时的王(维)孟(浩然)诗派并峙争雄。高适的《高常侍诗集》,其边塞诗皆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也反映出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对抗。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名句,堪为千古绝唱。他的七言律诗也颇有造诣,其代表作《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内有“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的诗句,反映出他们的诗友情深。《新唐书》赞他的诗“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故唐宋以降,诗界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合称为“边塞四诗人”,195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人选唐诗》,也将他与李昂、王昌龄、丘为、陶翰、李白列为六大家,可见其诗名之盛。这位从苦难与战火中淬炼出来的诗人,不仅在高氏族中杰出,也是整个唐代的大诗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