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民间奇葩钹子书

2012-05-10 09:47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平湖钹子书以一根筷子、一只钹子敲开了四百多年历史舞台厚重的帷幕,带着泥土的芬芳从金色的田野上走来,从千家万户的村落里走来,从热闹非凡的茶馆书场中走来一直走向现代,走向时尚,走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里。钹子书根植民间,演绎着老百

  平湖钹子书以一根筷子、一只钹子敲开了四百多年历史舞台厚重的帷幕,带着泥土的芬芳从金色的田野上走来,从千家万户的村落里走来,从热闹非凡的茶馆书场中走来……一直走向现代,走向时尚,走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里。钹子书根植民间,演绎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钹子书贴近民众,牵动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丰富着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于平湖钹子书历史民间有段说法,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名叫范昶的秀才,为控告松江豪绅董其昌包庇其连襟横行乡里,奸污平湖泖口陆兆芳的使女,放火烧毁陆家宅院而打抱不平“说因果”。范秀才到城隍庙中用竹签、钹子边敲边说,向城隍老爷状告董其昌的劣行,而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案。当时有人把这件事的因果关系编成曲艺话本,名为《黑白传》,意为陆兆芳脸黑,董其昌号思白,故得其名。《黑白传》就成了“说因果”的第一个曲目。后来随着 “说因果”从说到唱的演变,又由于与农民听众休戚相关,到建国初期改名为“农民书”,农民们有时还形象化地称其为“呛呛书”。一直到1958年组建平湖曲艺团时,正式定名为“平湖钹子书”,被列为浙江省地方曲种。

  平湖钹子书经过历代艺人口耳相传的演唱、加工,用那原汁原味的吴侬越语、地方方言演唱及口语化的风格,糯甜缠绵的唱腔,配以明快的调式,流畅的音调,使农民朋友们个个耳熟能详,喜闻乐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平湖钹子书创作有一百四十余部书目,不少曲目一部书能演唱数月之久。建国前后,平湖城乡有茶馆一百多家,几乎爿爿茶馆都有艺人演唱钹子书。据1964年票房记载,平湖欣赏钹子书的听众达76万人次。曾出现过“爿爿茶馆钹子响,个个青年喉咙痒,日夜听书不算数,田里做做喊几声”的情景。

  平湖市更有一大批创作和演唱行家,在省、市、区及全国均多次获奖。如2001年,钹子书的创作行家张灿明与徐鲍培两人合作创作,经马宏军作曲,顾颖中、王伟良演出的《毛估估》,获得了中国文化部第十一届曲艺群星奖优秀奖。先后又有《乘电梯》、《变》、《我的名字叫竹篮》、《我跟爷爷学种菜》、《聪明人》等一系列优秀曲目奉献给观众,并获得不同的奖项,打响了平湖钹子书的品牌。还有多年来从事平湖钹子书研究的专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现在新埭镇有一支老妈妈宣传队,她们将文化站里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而创作的钹子书,进行下村及到社区、庙会、非公企业中宣传演出。她们还穿着朴实无华的蓝印花布衣服,像一股田野的风吹进东湖广场,吹到嘉兴市安全生产“移动杯”的舞台上。

  平湖钹子书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位在田间地头耕作的老农;它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棵小草在平湖的大地上随处可见;它又是淳朴的,淳朴得就像一件家织的土布衣裳贴身自然;它更是芬芳的,芬芳得就像一坛历久弥香的女儿红让人心醉。平湖钹子书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为祖国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贡献着力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