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吴根越角--东栅张家弄

2012-04-19 10:57 作者:薛家煜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东栅镇上的张家弄不宽,却是东栅大街连接平嘉公路的五条小弄中唯一有几家商店的通道,与会龙桥构成一弄一桥的小镇闹市中心。 张家弄历史久远。明崇祯年间《嘉兴县志》就有记载:常丰坊(东栅)十一条街弄,张家弄名列其中。 旧时,张家弄口别有天地。这里,

      东栅镇上的张家弄不宽,却是东栅大街连接平嘉公路的五条小弄中唯一有几家商店的通道,与会龙桥构成一弄一桥的小镇闹市中心。

  张家弄历史久远。明崇祯年间《嘉兴县志》就有记载:“常丰坊(东栅)十一条街弄,张家弄名列其中。”

  旧时,张家弄口别有天地。这里,落地立柱,悬梁架屋,筑有五楹跨弄过街楼。高高在上的楼堂里供奉着土地、财神、蚕花等菩萨神像。每年正月初四,自有乡绅沿街募银,采办三牲祭品,登楼上香供祭。这便是乡里的传统习俗“接路头(财神)”。店家自然祈求各路神仙护佑一方,纷纷拿出几个铜板踊跃认捐。当天晚上,整条小街,爆竹声四起;过街楼内,烛光摇曳;临时架起的木梯上香客上上下下,络绎不绝。小镇民众和近乡农人如赶庙会般地聚于过街楼下,合掌作揖,异口同声地祈祷新一年里风调雨顺,招财进宝。

  解放初,如亭似阁的过街楼已破旧不堪,连众神像也被扫地出门。厮守在张家弄口西首的黄永发糕团店和东首爱生婆婆的水果店隔弄营生。直至商业合作化时,他们才步过街楼后尘,告别了风雨同舟的张家弄。

  百米多长的张家弄内大多是大户人家宅院的围墙。兴达昌、同德生等商号后花园的边门偶尔开启。石板道上“啪嗒啪嗒”匆匆过往的脚步声稍纵即逝。唯有民丰造纸厂出资建起的自流水房里揿水工“哐啷哐啷”的揿水声,黄永发磨坊里那头小牛牵动石磨“咕噜咕噜”的碾米声,给清静的小弄带来几分生气。每天凌晨,弄堂中段陆家桥边的杀猪场灯火通明,这里是东栅盛老大、张盛昌、徐志观3家肉店的共用屠宰场。棚棚肉猪哇哇嚎叫,同命相怜;家家屠夫磨刀霍霍,各为其主。东栅商家既同行妒忌、又互相照应的故事耐人寻味。

  一过陆家桥,张家弄向西拐了个弯后又落北越过平嘉公路,不远处李家浜的三步桥外便是民国初期为东栅小学的吉祥庵遗址了。陆家桥是座石板平桥,两侧的花岗石护栏坚固平整。小桥北堍好大一片桑园,人称张家桑园,原是爱生婆婆家的宅基地,坐北朝南,小桥流水,丛桑绿阴,真乃一方风水宝地。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家桑园已少有桑树。三年“自然灾害”中,政府号召开荒自救,这里便很快被附近居民瓜分成一垄垄的菜地。我家对门的阿粱帮其母亲垦地时,挖得一只玉蝉,品相极好。儿时,我曾怀揣课本,手持竹梢,牧鹅于此。几只白鹅伸长颈头悠悠食草。我煞有介事地死记硬背小学历史课文中“唐宋元明清”的朝代变序。四野里的碎砖乱瓦,石条石墩,隐隐地让我牵挂起了张家弄远去的故事。

  1972年,会龙桥易地重建时,张家弄拓宽筑直。弄内西侧的旧屋大多拆除。新桥直对张家弄。与东栅大街交叉成十字街口。后来,弄内住户全都破墙开店,连银行也搬进了弄里。爱生婆婆家的桑地在30年前建成了东栅早期的居民新小区和农贸市场。这里,一年四季人声鼎沸,又像当年的张家弄口热闹起来。2002年,小镇临河的住宅拆除后,市区2路公交车延伸至雀墓桥村。东栅老镇区设了3个停靠站。中心站不叫东栅而称张家弄。沿途,一辆接一辆的公交车内语音自动报站:“张家弄到了……”那声音柔和悠扬,每天絮絮叨叨地问候着明代遗存的朝喧暮寂。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