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怀才不遇李良年(2)

2016-12-19 08:15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康熙十七年(1678),44岁的李良年再上京城、荐征鸿博。是年,清朝政府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人心,特赐举试博学鸿词科。一年之间,北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李良年与朱彝尊同被推荐,殿试时他所写的诗赋极为


  康熙十七年(1678),44岁的李良年再上京城、荐征鸿博。是年,清朝政府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人心,特赐举试“博学鸿词”科。一年之间,北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李良年与朱彝尊同被推荐,殿试时他所写的诗赋极为瑰丽,洋洋千言,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和才华。在这不足两年的光阴里,李良年置身于各地贤士聚集荟萃的京城,可是广泛交游更多的只是文人间吟咏唱和、诗酒风流的应酬赠答。许多赴京应试博鸿的人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去结交手握生杀大权的考官。而李良年“家贫穷,常以薄粥糊口”,无力打点,更因秉性耿直,不愿奉承权贵,最后“与试未用”。博鸿失利,李良年信心再度受挫,好在他的词名已显,仁和(现属杭州)龚翔麟把朱彝尊《江湖载酒集》、李良年《秋锦山房词》以及李符《耒边词》、沈嗥日《柘西精舍词》、沈岸登《黑蝶斋词》及自己的《红藕庄词》一并刻成《浙西六家词》镂版。这个合集的出世,对浙西词派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康熙十八年(1679)后,李良年几次入幕,直至去世。“博学鸿词”应试失利后,凤阳太守看重李良年的才华,将他聘为幕僚。进士徐干学开志局修《一统志》于洞庭西山,聘李良年为主分修,朱彝尊有《征士李君行状》记其生平。李良年去世后,葬在王店镇马王塘桥东北。享年60岁。

  李良年一生行迹万里,却充满着荆棘坎坷,他的心路历程更是复杂心酸,然而正是这样,他的一生才显得多姿多彩。康熙七年(1668)春,李良年在京师请他的好友、明代画家文徵明后裔文点为他作《武曾灌园图》。“年非欲为名高者也,年母老矣,盖将归而求数亩之地发遂吾养焉”,意思是说,他请人画此图不为名利,只是奉母承欢、回家浇菜园罢了。李良年的确受母亲顾孺人的影响甚深,存在这种朝夕侍奉之志也是人之常情,那么这种“养母”的声明到底是心志向往还是另有隐情呢?《武曾灌园图》图成之后,共有朱彝尊等20位名士为之题咏,其中任户部主事的汪琬四次在图尾作跋,其中一首长诗说:“李郎家无卓锥地,规作菜过非老计。即拋儒服荷长锄,去逐园丁谋种艺。黄花紫萼交加开,绕篱蛱蝶争徘徊。日斜刚抱溪头饔,恰值前山暮雨来。数亩方畦差自给,底用携筐拾茅粟。闻来学煮东坡羹,芦菔蔓菁皆可食。西邻种禾苦未收,催租县吏纷诛求。李郎独饱园蔬味,夏税秋粮百不忧。”。汪辑在题咏中指出了李良年隐孝之思背后的无奈抉择,点出了他怀才不遇与不肯折腰逢迎的性格特征。

  《武曾灌园图》载满了李良年灌园养母的闲情高志,但他终是一生漂泊,导致灌园难谋,养母未遂。这种个人愿望与社会期待的相违,使得他频频叹息辜负了这灌园之志,以至在梦中也感叹自己息游不止。直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他51岁时才“筑秋锦山房于长水上梅会里之漾葭湾”,并将其中一间屋舍命名为“息游草堂”。此后,他都在这里“归治耕稼,闲艺蔬果”,直到终老。

  《武曾灌园图》后来与朱彝尊的《烟雨归耕图》和陈维崧的《迦陵先生填词图》合称为康熙时期传世的三大名画。


《秋锦山房集》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