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汪胡桢: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

2023-01-12 10:45 作者:沈怡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汪胡桢,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897年7月12日出生在嘉兴。


“中国连拱坝之父”汪胡桢设计建造的佛子岭水库
 

汪胡桢旧居湖滨小筑 袁培德 摄


  7月是嘉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户外气温近40摄氏度,而坐落于梅湾街深处的帆落浜39号小院,进门却没有感受到似火的暑气。抬眼望去,不止一株树龄超过80年的香樟树,树干粗壮、绿叶茂盛,遮住了当空烈日,令院子的气温比墙门外低了不止5摄氏度。

  这里正是汪胡桢故居“湖滨小筑”。1948年,汪胡桢在毁于日寇的原住址上,重新设计建造了两排平房,中间以长廊贯通,呈“工”字形,供汪母及兄弟居住,也作为自己归乡养老的住所。

  “我把自己的宅第构成一个‘工’字,就是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汪胡桢,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897年7月12日出生在嘉兴。

  他母亲对数学有天赋,曾有人出题:“每月初一吃核桃一个,初二吃两个,依此类推到三十日吃三十个,一个月吃多少个核桃?”汪母稍一计算,就得出答案“465个”。幼年汪胡桢在母亲影响下,很早就喜欢上数学,提前学做《算术难问三百题》,在考中学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跳级入读,在兴趣与天赋的双重指引下,如鱼得水般学习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课程,为从事一生的水利专业奠定了扎实的数理基础。

  辛亥革命这一年,父亲带汪胡桢去上海,到上海后第一件事就是剪了发辫。回到嘉兴不久,父亲因肺炎不治去世,这一年,汪胡桢14岁,幸亏姑母资助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当他看到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招生广告说毕业就能工作,立即报名应考。

  当时的汪胡桢其实并不了解所学专业,在第一节水工课上,水利先贤李仪祉关于“水利是什么”的一席话,激发了汪胡桢的兴趣。之后两年的专业学习,汪胡桢确立终生钻研的方向——水利工程。

  毕业三年后,汪胡桢考取美国康奈尔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研究生,成为我国学习这门学科的最早一批留学生。他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习重力坝、机械化施工以及游历欧美参观遍各大水电站后,怀揣一身本领,于1924年回国。

  当时的中国,乱象频生,汪胡桢虽不至于“毕业即失业”,但对于所学专业而言,始终障碍重重。他一度甚至需要自登广告,“兴办水电工厂者注意”,自我推广“国人倘欲创办是项事业者,鄙人能代为规划设计”。汪胡桢毕业后参与的第一项工程是“滹沱水库”,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测量、规划计算,形成具体计划报告后却被置之不理。抗战期间,他拒绝为日寇工作、为躲避汉奸逼迫而连夜逃离上海,战后修治钱塘江海塘工程又被中途停止拨款……

  唯一令汪胡桢欣慰的是,1927年为躲避战乱回到嘉兴小住时,和中学同学陆志鸿、沈宝璋一起,测量了嘉兴城墙,又应陆志鸿之邀,执笔编写《嘉兴新志》。在编志过程中,汪胡桢凭借专业特长,组织测绘人员,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第一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嘉兴主要街道进行实地测量,对嘉兴的面积、地土、河道等用精确数据一一作了详细描述,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科学史料。

  1949年开始,中国百废待兴,汪胡桢迎来事业的春天。这一年冬天,佛子岭水库开始勘测设计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又是技术问题复杂的山区水库。当时,在浙江大学任教的汪胡桢被调到上海,任华东水利部副部长和治淮委员会工程部部长,制定治淮总计划《治淮方略》,主要措施是在水源地建蓄水库,其中以佛子岭水库工程最为艰巨。

  在勘测过程中,汪胡桢建议设计成连拱坝,体积只有原计划的五分之一,适合在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的大别山中开展工程。1952年1月9日,水库工程动工,汪胡桢亲自设计滑升钢模壳来解决拱圈浇筑问题,又以统筹方法设计流水作业程序,令工程在历经880天后提前三个月竣工。

  汪胡桢因此获得“中国连拱坝之父”的美称。

  几十年来,佛子岭水库不仅各项安全监测优良,还经过多次自然灾害的考验。

  佛子岭水库竣工后,汪胡桢调任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开始大规模勘测设计燕山、太行山脉中的水库。1956年,汪胡桢又被任命为黄河三门峡水库总工程师,历时四年半,在大坝完成蓄水后,汪胡桢调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开始为国家系统培养水利人才。

  汪胡桢从事水利工作的60余年,经历两个不同的社会,前半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虽尽心竭力做了不少水利计划,但结果都难以实现;后半生在新中国得到政府充分信任,先后完成佛子岭和三门峡等大型水库工程,他参与设计或建议的水库工程也都一一实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年轻时“实业报国”的心愿。

  晚年的汪胡桢被水利部聘为顾问,先后写作与出版多篇专业论文和书籍。生命不息、育人不止,他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才,竟因此安排不出时间回嘉兴安心养老。

  晚年的汪胡桢一直念叨梅湾街的“湖滨小筑”,遗憾自己“卅年不饮鸳湖水,井巷依稀入梦中”。1989年10月13日,汪胡桢于92岁高龄在北京辞世。

  参考资料:

  汪胡桢《回忆我在不同社会水利建设中的经历》《回忆我在中学时代》《水工六十年》,李佳巍《汪胡桢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淮河治理》,王志华、张建民《汪胡桢:能教兴世看河清》,陈苏、高云岭、魏其濛《汪胡桢: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