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流逝在岁月中的陡门 (中)

2013-09-13 09:11 作者:邵洪海 袁培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运河边的本觉寺已无存,但古老的大运河依然繁忙 本觉寺迹 一、 寺庙兴衰 本觉寺位于陡门镇东,运河塘北。唐大中十年(856),临海有一和尚冀来到运河畔槜李亭下,感梦结庵,始建报本禅院。这个创始和尚,经过几年的积累,至咸通乾符(860879)年间,已得到赐


运河边的本觉寺已无存,但古老的大运河依然繁忙

本觉寺迹

  一、 寺庙兴衰
  
  本觉寺位于陡门镇东,运河塘北。唐大中十年(856),临海有一和尚冀来到运河畔槜李亭下,感梦结庵,始建报本禅院。这个创始和尚,经过几年的积累,至咸通乾符(860—879)年间,已得到赐田两千六百亩,各佛殿禅房林立,可谓功德无量。他圆寂之后,赐号“静慧禅师”。此后一段时间,报本禅院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宋熙宁(1068—1077)中,蜀僧文长老任禅院住持,大文豪苏东坡来访三次,留下三诗。报本禅院从佛事扩展到了佛文并重。宣和(1119—1125)间,报本禅院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但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辱”时期,毁于兵乱。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后,重建禅院。南宋庆元元年(1195),报本禅院住持、蜀僧本觉在礼部尚书杨汝明家得到苏轼第三诗,遂集帖字,同前两诗一并镌刻于石,并奏请为本觉禅寺。嘉定十七年(1224),僧元澄在寺内建东坡三过堂。

  至元代,道源、梵琦、僧钦三位高僧来本觉寺执掌寺事。三人的关系相当紧密,第一个执掌的是号觉隐、善书画的道源长老,尔后是字楚石的梵琦师傅,再是僧钦大师。梵琦与道源共学行埒,在民间很有名声。僧钦于至正五年(1346)在寺里建大悲阁,梵琦给其作记,后僧钦接替了梵琦的住持位置。到明朝洪武初年,僧钦的弟子杲哀痛师傅的离去,集语著录,让翰林学士朱濂作了序。

  元朝的这几位大师对本觉寺的贡献是巨大的,除了“大悲阁”外,他们还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万佛阁”和千手观音像,为浙西之最。三位大师执掌期间还有一个高僧了庵和尚来住过十年,留下了大量语录。据《佛光大辞典》记载,了庵(1288—1363),法号清欲,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朱,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九岁丧父。十六岁从虎岩净伏出家,试经得度。元统元年(1333)迁至嘉兴本觉寺,居十年,时人尊为“东南大法幢”,士大夫问道者甚众,并蒙帝赐金襕衣及“慈云普济禅师”之号。了庵大师语录,有其弟子所编《了庵清欲禅师语录》九卷,手书遗墨现仍有若干幅保存于日本。

  明清之前,本觉寺已达到鼎盛,有殿宇僧寮五千零四十八间,占地百亩,僧侣千指,香火鼎盛。明清时期,本觉寺慢慢走向衰弱,开始在修修补补中过日。明宣德七年(1432),僧志嵩在本觉寺左右建起两座石塔,并建山门,上挂匾曰:“万寿山”,故今名为万寿山(沈廷瑞《东畬杂记》云:“后河有石脚,故以山名”)。成化庚寅(1470),僧宗瑾重修。嘉靖丙申(1536),知府郑钢重修三过堂;万历甲申(1584),知府龚勉又重修三过堂,堂后建东坡祠,立东坡画像石,以祀苏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寺僧重修本觉寺。两年后,乾隆帝御赐本觉寺匾额。乾隆四十七年(1782),僧济如募捐重建本觉寺大殿残神殿及齐堂王福堂。清嘉庆二年(1797),增建观音殿。嘉庆三年(1798),嘉兴知府伊汤安捐俸重修三过堂,塑东坡和文长老像,汇次旧文刻石,并让兵备道无锡秦瀛撰写《重建三过堂碑记》。

  本觉寺的命运和陡门镇息息相关,败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兵灾。主要的兵灾有倭寇入侵、清兵攻入嘉兴、太平天国运动和抗日战争。这四场战争不仅给本觉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还给陡门镇的百姓带来了无限疾苦,这在后章中再加以叙述。
  
顶一下
(1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