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嘉兴院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嘉兴院士 > INTRODUCE

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5)

2019-10-28 16:14 作者:陈苏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对话】 我们钱氏的家训是清芬世守 记者:您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尤其在战争年代中自学,您能在专业上取得现在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钱正英:人家叫我水利专家,其实我大学是学土木工程,不是水利,也没毕业。我是



  【对话】 

  “我们钱氏的家训是清芬世守”

  记者:您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尤其在战争年代中自学,您能在专业上取得现在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钱正英:人家叫我水利专家,其实我大学是学土木工程,不是水利,也没毕业。我是地下党员,大四开学不久,日本人要追捕,我就撤退到解放区了。

  怎么学?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也读了不少书,但可能不到万卷。在哪里读?都在农村,找地主家里留下来的书。解放后,回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跑书店,买了大四的教科书,把大学的课程补齐。

  行万里路没问题,我们做水利的,是直接观察大自然,学习着。长江黄河我都走过。水在山上怎么发源,怎么成为小沟小河,怎么到大沟,最后到大河,我都走过了。

  
  记者:您不仅是水利专家,也是共和国任期最长的水利部长,您最引以为傲的是?您对现在的水利工作和水利工作者,有何建议?

  钱正英:都是应当做的。中国水问题通俗讲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我最遗憾的是,水脏的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水污染问题没解决。我在任时,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对水多水少,也就是对洪涝旱灾等灾害,有相当程度的解决。我出生前两年,长江、淮河大水,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1933年黄河大水,40年代旱灾。现在,水多、水少基本上可以控制了。

  有什么建议?我几次在水利部作报告,都讲要解决水脏的问题。

  
  记者:您主持了三峡可行性的论证,当时的争论很大?

  钱正英:三峡能不能上马,该不该上马,有非常大的争论,争论了几十年。当时,国务院负责人向邓小平同志汇报,说听了我们多次汇报认为,三峡问题在技术上看来他们是有把握解决的,在经济上国家有力量可以建的,最大的问题是许多人都反对建三峡。

  邓小平当时回答他(国务院负责人),如果技术经济上可行,还是应该上。上,有政治问题;不上,也有政治问题,而且问题更大。

  
  记者:您的家族钱氏是嘉兴望族,出了很多人才,在您接受的教育中,有没有影响您的家风家训?您怎样教育子女?

  钱正英:我们钱氏的家训是清芬世守,老宅就叫清芬堂,是乾隆皇帝题写的。我现在教育子女还是要他们清芬世守。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全国人大刚通过三峡工程建设,国外一个专门搞房屋建设的老外,让我一个老同学陪着到北京来找我。他看中三峡的商机,希望承包移民房屋兴建。在招待会上,他们悄悄在我口袋里塞了5块金币。散会后,我和同事们一起商量,5块金币当时估价4万多元,最后决定让办公室副主任找到老外,跟他讲,你托钱正英转送给三峡工程的金币我们收到了,现在给你一封感谢状,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记者:你们家哪一代从嘉兴出来?您对嘉兴有何印象?

  钱正英:从我曾祖时。他是清光绪时的军机大臣,谥号恭勤公,八国联军后,我家就搬到上海了。解放前,我一共回过嘉兴两次。一次是父亲从美国留学回来,他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在沪杭甬铁路,他去嘉兴,我们跟他回去;第二次,祖母在南京我家去世后,母亲负责把她灵柩送回嘉兴,我跟着母亲到嘉兴。

  嘉兴话我不会说,能学两句,东南西北我搞不清楚,只知道我们家住在莲花桥,祖上故居叫清芬堂。

  市区旧城改造时,补偿祖居好几十万(元),由于家族的人很多,我就建议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大家都很赞成。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钱正英《走上治水道路》;钱正英 马国川《钱正英:中国水利60年功过》;《钱正英:胸纳百川 一览江河》
顶一下
(4)
57.1%
踩一下
(3)
42.9%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