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嘉兴院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嘉兴院士 > INTRODUCE

钱绍钧:我们的信念是国家任务高于一切(3)

2016-03-01 08:42 作者:陈苏 魏其濛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一直在学习和追赶中 可能我这一辈子工作岗位变动比较多,我似乎一直处于学习和追赶的过程中。幸运的是,每一次工作变动,我都会得到老师们的指点和战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很难想象我能有日后的成长。钱绍钧


  一直在学习和追赶中

  “可能我这一辈子工作岗位变动比较多,我似乎一直处于学习和追赶的过程中。幸运的是,每一次工作变动,我都会得到老师们的指点和战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很难想象我能有日后的成长。”钱绍钧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谈的最多的,就是诸多恩师。

  1938年秋,不到4岁的小绍钧随着家人逃难到上海,借住在舅舅家。后来,家搬到法租界,他转学到由陶行知弟子、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创办的位育小学。不久,“位育”成立中学,他从五年级一直念到高一。这位校长主张兼蓄并融,学校有各种不同经历的好老师。学校基础教育十分严格,要求学生念古文,对数、理、化、外语等课程要求也很高。

  钱绍钧当时的同学中,不乏多年以后的一些名家:后来做了北大校长的陈佳洱,和钱绍钧坐一条板凳;做了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的田长霖,则坐在他后面。谈起少年读书的场景,钱老很是幽默:“我们都很调皮。我一直反对写科学家传记时一概说‘从小就聪明,很小就努力学习’。至少我不是。”

  解放后,他转学到上海中学。这里的数、理、化老师都是上海名师,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钱绍钧开始偏好理科了。毕业时,他征求物理老师杨逢廷先生的意见,老师说你要学物理就考清华吧。正好几位前一年考上清华物理系的校友回校介绍情况,他们的描述也让钱绍钧下定了决心。

  1951年,17岁的钱绍钧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一进校,系主任王竹溪就找新同学逐个谈话,了解情况。“他告诉我们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培养自学能力,让我们这些刚离开中学的孩子感到十分温暖。”

  令钱绍钧印象深刻的是,上普通物理课时,老师说,你们中学学的物理概念是简化的概念,要重新界定。为此进行了一次测试,全是概念题,结果只有少数人及格。“此后,大家都很用功——原来你根本就没有‘老本’”。钱绍钧也变得特别用功,对科学的兴趣越浓厚了。

  1952年,院系调整,钱绍钧所在的物理系并入北大。在北大,他遇到不少对自己影响甚深的名师。

  影响最大的是教普通物理的虞福春先生,他也是钱绍钧的班主任。“他教书特别认真,不仅认真备课,板书也写得非常好。”早在1951年回国前,虞福春教授已经在核磁共振谱研究和稳定核素磁矩测定方面,做出了国际前沿水准的成果。“但他放弃了核磁方面的科研,回到母校,全身心地教书育人。他对学生高度负责,使我们十分感动。”二年级时,钱绍钧做光学实验,常常测不到好的数据,“部分原因是眼睛开始近视了,但确实也有‘实验做得好不好无所谓’的想法。”助教向虞福春先生报告后,“虞先生立刻找我谈话。他说,物理学不完全是理论,没有实验基础,物理学就不能发展,不重视实验是很大的错误。”他的批评对钱绍钧震动很大。此后,他开始认真对待实验课,至今,他依然牢记着老师的这番话。

  1955年,钱绍钧转入北大刚成立的技术物理系(编注:时称物理研究室),学习原子核物理专业。当时,系里的朱光亚、胡济民、卢鹤绂都是知名教授。

  1956年,钱绍钧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原子核物理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卢鹤绂先生说:师父领进门,修身在个人,你们自己去修身吧。钱三强先生说:你们毕业后会发现,没有很多老同志来带你们,所以你们自己要“抱团”,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尽快成长。

  50年后,这一届毕业生再次聚会。“大多数同学都为我国核科技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十分感谢老师们的培育之恩。”

  1995年,钱绍钧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他却说:“我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他觉得,院士是专家,肯定在某一学科领域有自己的专长,但在其他很多方面是不懂的,或者懂得不多。“不懂,没什么了不起。但任务压到头上时,你必须想办法去懂、去学习。科学发展太快,不说其他领域,你自己的领域,也会有好多新东西不懂。承认不懂,往往是你的新起点。我现在年纪大了,还想发挥点余热,那就得继续努力学习。如果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或者不想学到老了,余热也就没了。”

  钱绍钧现在还在带研究生。“带研究生是为了保持对科学发展态势的了解。因为精力不够,一次只带一个。”每次新学生来时,他都会跟学生说:我们两人互相帮助,你需要做个完整的研究,从开题到最后理论分析成文。我经验比较多,可以帮助你,但课题中肯定有我不熟悉、不了解的,你看的文献也得给我看,我可能要看得比你更多,才能帮助你。“如果他的课题做得越前沿,对我越有挑战性,我收获就更大。所以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